喜报!付清玲教授获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资助
近日,国家科技部下发了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的立项通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付清玲研究员牵头申报的干细胞sEV在肝、脑修复中的作用及其产业化制备与转化”(项目编号:2022YFA1104900)获得立项,项目总经费2784万元。

该项目由中山大学牵头,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和广州赛莱拉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中山一院付清玲研究员任项目首席科学家。该项目旨在推动干细胞小细胞外囊泡(sEV)的临床转化,付清玲教授团队前期已经建立了规模化制备干细胞sEV的技术体系并在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等系列疾病中验证了其功能。该项目将从基础到临床多方位地推进干细胞sEV的临床应用,为这一新型生物纳米疗法的临床转化带来突破并在国内乃至国际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也为科学界及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项目负责人付清玲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高层次人才。现为国际细胞外囊泡学会亚太大区常委(https://www.isev.org/board-of-directors,唯一的中国学者),为推动我国细胞外囊泡研究和国际接轨做出了突出贡献。其长期致力于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干细胞及其sEV的规模化制备及其免疫调控作用等研究,在推动干细胞sEV的临床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绩。其牵头制定干细胞标准一项,主笔小细胞外囊泡标准两项及参与细胞外囊泡国际指南一项,在J Extracell Vesicles、J Allergy Clin Immunol、Allergy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0余篇。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中央财政资金设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资助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以及重大国际科技合作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自国家科技部2016年设立该专项起,中山一院区景松、罗俊航、曾进胜、李延兵、王敏等教授曾牵头带领团队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资助,张弩教授、王骥研究员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
(来源:耳鼻咽喉科)